查看原文
其他

嗨,你的那把小榔头还在吗?



在我电,不少人都有一把自己专属的小榔头。它文能修表拆零件,武可钉钉砸核桃……毕业以后,它还是一份成电记忆。


这个小榔头,是成电人在“基础工程训练”课程上的作品。从最开始的校办工厂到沙河的金工实习基地再到清水河的工程训练中心,“基础工程训练”这门课程,一直伴随着我们,教会我们细致、专注,并且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一把小榔头的诞生

我校的“基础工程训练”是面向全校工科专业包括部分文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工程实践课程。目前接待学生人数为每年约5000人。每个学生需要在这里进行约两周的实习(每天8学时)。


而在两周的时间里,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出炉,刻有自己名字的小榔头就是其中之一。


一起来看看生产流程:

每条线段不超过0.01厘米的误差,是成电人精益求精的态度。只有在近乎严苛的标准之下,才能制造出近乎完美的工件。


古人讲究“慢工出细活”,细密的螺纹自然急不得。持久平稳的发力是造就合格螺纹的不二选择。


找准切锯角度,用有力的臂膀,狠狠拉扯锯条,突破材料的束缚,拉锯出几十毫米的狭缝。


与攻丝不同,钻孔讲究“快、准、狠”,一旦认准打孔位置,开机、对准、下压,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在已钻好的孔上,均匀拓宽孔的半径,任何细小的晃动都会造成极大的误差,稍不留意就会前功尽弃,因此“稳”才是成功之道。



成型之后的打磨,反复锉、磨,只为锉去它的毛刺,给予它光滑的手感。


谁说女子不如男,成电的姑娘身上都有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榔头虽为一人所有,但其制造过程中并非一人之心血,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为这把简单的榔头打上友情的烙印。



成品出炉,大功告成的快乐,属于每一把榔头的主人,每一个用心的“工匠人”。



关于基础工程训练

走进工程训练中心,其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并不是小榔头,而是那一排排的数控机床。


工程训练中心何倩鸿老师告诉我们,目前我电“基础工程训练”的特色是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中心共有28台数控加工设备和81台多媒体设备。并且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基础工程训练”的场地几经变迁,条件越来越好了,同学们能够体验的工种也大大丰富,目前有包含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钳工、钣金、数控雕铣等14个工种。


△2007年的金工实习



△现在的基础工程训练


△学生作品


有人说,在电子科大,金工实习既是一门课程,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感谢工训中心的老师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教会了我们细致、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就像我们手中的小榔头,伴随一生。

图片:逆光摄影 高嵩

文案、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刘振南 陈志



推荐阅读

【一周活动看板】5月14-20日资讯集锦

香港特首访电子科大,点赞我校人工智能

定格|胶片里的成电

铭记•前行|我们的汶川十周年记忆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